“三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这一要求不仅让广大消费者叫好,也使质检系统干部职工备受鼓舞。
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简称“三同”)范围列为今年政府重点工作,对于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提升、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扩大内外销产品“三同”范围,有利于加快供给侧改革。众所周知,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标准差异,部分产品的国内标准相对国际标准偏低,导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高差”,因而造成消费者赴海外抢购风潮,如大量抢购马桶盖和大米等消费品和食品。经调查,这些大都是中国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这种情况越来越不适应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饱受消费者诟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三同”范围列为2017年政府重点工作,无疑是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提高有效供给、引导消费回流的重要举措,将最大程度实现“让群众花钱消费少烦心、多舒心”。
扩大内外销产品“三同”范围,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借鉴先进技术和标准,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场供给。当前,国际市场持续疲软,“逆全球化”势力抬头,技术性贸易措施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增加,导致出口企业寻求开发国内市场的愿望愈加强烈。因此,推进“三同”工程,成为外贸生产企业“开辟两个市场”的重要抓手。同时,也会极大刺激和促进传统内贸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向着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扩大内外销产品“三同”范围,有利于质检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找准工作重点,厘清发展思路。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质检工作时,要求质检总局发挥职能优势,拿出过硬措施,促进出口企业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标准生产内销和外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为落实总理要求,质检总局在2015年先期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率先在出口食品企业启动内外销“三同”工程,并将此列为当年质检重点工作任务。去年,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建立了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三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采购商和消费者提供企业备案注册、认证证书、备案和认证产品信息等资质验证和查询服务。
应该说,质检部门在推动内外销产品“三同”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大部分还限于食品农产品领域,落实扩大内外销产品“三同”范围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明确将“三同”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到消费品领域列为全年重点工作。相信,在质检部门督促引导和广大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内销产品质量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一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