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质量时代的来临
——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曾蓉
“情态温厚心络明,身姿豪飒事缘躬。”用描写花中君子的诗句来形容曾蓉,最恰当不过。这位来自四川省纤维检验局的全国政协委员,既有女性敏锐而感性的一面,又有质检人理智而严谨的一面。
3月8日,记者在驻地见到曾蓉的时候,她收拾得飒爽干练,谈起质量话题,格外兴致昂扬。
“对于我们质量工作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曾蓉说,在人民大会堂,亲耳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质量,号召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让她备受鼓舞。对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所说的,“机遇难得,抓不住就是我们的失误;责任重大,干不好就是我们的失职”,有了更深切的体味。
“基于完善中国特色质量法律体系、提升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质量促进法。”3月5日,聆听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曾蓉更加坚定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国家质量促进法的建议》的提案。
在她看来,迎接质量时代的来临,要以法律形式将质量社会共治制度固定下来,整合不同质量主体的力量,共同促进中国质量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目前与质量直接相关的法律已达11部,但是,现有的质量法律制度仅仅关注了政府与企业的单一质量管理关系,忽视了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在质量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促进作用,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曾蓉表示,质量促进法与上述产品质量法等管理型质量立法存在本质区别,主要针对尚未得到良好发展的领域需要“鼓励发展”的问题,通过积极的引导消除因为发展造成的不均衡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内供给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问题突出,国内消费总体不旺,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产品质量差→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差”的非良性循环。
曾蓉认为,这种非良性循环充分说明,质量供给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在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产品合格与否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发展和促进,把提升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内生动力。
曾蓉有迎接质量时代的决心和远见,也有着立足当下的勇气和作为。5年任期中,她始终用质量的眼睛关注社会热点,聚焦百姓生活,呼吁加强救灾用纺织品质量安全监管,呼吁提升公共用纺织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动在学生校服、儿童服装等具体领域开展“质量提升对标行动”,从具体行业、具体产品入手推动质量供给水平的提升。
对于近期迅速升温的电商打假话题,曾蓉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行对于电商的监管思路以属地性、专业性和多层级性为主要特征,与网络经济的流动性强、跨域广不相适应,目前的《电子商务法》(草案)规定,个人网店不需要工商登记,罚款顶格处罚仅50万元。”曾蓉认为,维权法律主体不明晰、违法成本太低是导致电商产品假冒伪劣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曾蓉建议,增加电子商务质量监管的程序性规定和违法调查的取证指导,统一监管手法和明确量刑标准,同时结合实际出台相应配套的部门规章,为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曾蓉表示,创新质量监管手段,促进电商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还需要完善各部门间的联动监管机制。她说,现行监管模式以随机抽查为主,质检、公安、工商、商务、税务、海关等部门分头管理,与电子商务多区域、多环节、多主体、体量巨大的现状不相适应,单一部门监管存在职责边界难以闭环,监管模式已严重滞后于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建议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电商监管,利用数据挖掘和“数字化”证据链等手段,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电商产品质量的“精准监管”。
“现在都说大数据,电商质量监管也要发挥大数据的力量,激活监管数据在倒逼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曾蓉表示,目前质量监管没有互通共享的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的用户信息、购物习惯等数据也仅限于内部使用,无法通过监管数据来分析产业的供需变化,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她建议,尽快建立质量监管的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社会需求,实时指导企业按需生产,避免消费品的同质化竞争,促进供给侧的质量水平提升,为质量时代的来临夯实质量基础。
曾蓉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质量时代的号角,质量人要撸起袖子画好质量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