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质量水平 推动迈入质量时代
——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蒲长城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这么大的篇幅强调质量,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特别是总理讲到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让我有切身的体会和强烈的共鸣。”说到今年全国两会上质量元素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的质量部署,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蒲长城既感到兴奋激动又欢欣鼓舞。
作为一名在质检系统工作多年的老质检人,蒲长城一直心系我国的质量发展和质量事业。“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质量工作,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说起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重视,蒲长城如数家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李克强总理指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要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在蒲长城看来,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质量工作的要求,综合采取质量提升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蒲长城带来了3个方面的实实在在的建议。他建议以质量提升行动奏响质量时代的号角。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同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的看重。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可以说是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最大抓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政府有关部门都参与到质量提升行动中来,通过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整体提质增效升级。特别要瞄准实体经济、瞄准老百姓日用消费品,组织摸底调查,找准薄弱环节,开展质量攻关,切实提高产品质量。要聚焦国计民生需要,抓好旅游、物流等行业服务质量,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成为社会新风尚。
蒲长城还建议,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琢质量时代。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弘扬工匠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工匠精神是敬业守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厚植工匠精神的企业,一定是具有质量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人文素养的国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创新驱动,更需要脚踏实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关键是要在广大企业中广泛宣传和践行工匠精神,塑造恪尽操守的职业精神和重视质量的企业文化。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借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技术性人才培养、交流机制,培育一批高技能、紧缺型、创新型“大国工匠”。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升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让追求卓越成为社会取向。
蒲长城最后建议,以打造质量品牌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市场竞争、商品消费越来越多体现为品牌竞争和消费。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品牌事业起步较晚,品牌总体实力依然不强,而国内高端品牌需求旺盛,有效供给难以满足,以致出现了我国游客出国抢购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扫货”现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品牌核心竞争力,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也是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的关键所在,更是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立品牌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方面出台品牌发展的支持政策,确立强有力的政策导向,要创新品牌发展的培育手段,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研究、咨询、宣传、维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对内引导国内消费者破除对“洋品牌”的消费误区、品牌迷信,增强公众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和自信心,对外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和对外交流机会,积极宣传推介我国优势品牌,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积累口碑、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