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推质量提升 同创中国质量 共建质量强国——全国各地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集萃

时间:2019-09-26 15:00   来源:中国质量报

编者按

9月12日,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检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进展,聚焦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狠抓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落实。

两年前颁布实施的《指导意见》是为了全面提高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而制定的法规,也是我国到2020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南。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指导意见》,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一个一个行业、一类一类产品抓质量提升,涌现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本报特别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进行集萃,旨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抓质量提升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齐推质量提升,同创中国质量,共建质量强国。

当好“领唱” 奏响“合唱”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根据分工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和质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李克强总理在近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提高质量水平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作出全面部署。根据《指导意见》的安排与分工,各部门立足本部门职能,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

质量提升一直在行动

作为国务院负责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场监管总局两年来一直深入贯彻《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市场监管总局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会同发展改革委等46个部门研究起草了3年实施计划,组织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指导31个省(区、市)出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会签38个部门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质量提升行动阶段性进展情况报告。

市场监管总局还扎实推动重点产品、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以婴幼儿配方乳粉、餐饮服务业、农村市场为重点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2019网剑行动”、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等,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水平。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着力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包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组织湖北、广东等地围绕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会商会诊,引导提升产业集聚区质量水平;加快标准提档升级,组织实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并启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25大类69个抽查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支持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和满意度调查,推动社会监督和质量共治。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包括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与标准体系,1576项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实现国际比对认可,计量基准存量达到182项,到目前共主导制定国际标准611项,对外发行580项中国标准外文版;生产许可转为强制性认证管理步伐加快,目前强制性认证范围涵盖21类137种产品;检验检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性质机构比重下降到27.68%。

另外,市场监管总局还不断健全完善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推进国际质量合作;启动质量强国战略纲要编制工作,将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地方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事项;加快《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修订,推进缺陷产品召回等领域立法工作;推动成立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26所大学设立质量专业院系;开展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先进。

各部门共建质量强国

“根据《指导意见》的安排,工信部主要负责‘指导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近年来,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提高工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通过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标准,大力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取得了积极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透露,工信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将质量提升行动引向深入;着力增强基础能力,批准建设了1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了583个智能制造综合应用项目,以产业技术进步推动质量提升,实施智能制造的试点单位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了25.6%;大力加强标准建设,近两年来组织制定发布行业标准2822项,在机器人、绿色制造、新材料等10大重点领域遴选102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76项,目前工业通信业转化率已接近80%;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激发行业组织、质量专业机构以及企业参与质量提升行动的活力。

目前,各部门都在根据《指导意见》分工,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住建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部狠抓农产品质量提升,全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商务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各部门之间还彼此合作,唱响质量提升的“协奏曲”,比如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改委等8部门印发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意见,推动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配合中组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质量强国专题研讨班,会同工程院启动“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实施质量基础设施重点研发专项,加强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等。此外,工信部去年9月联合科技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了消费品、装备和原材料三大产业全覆盖、分行业施策的质量政策体系……各部门一起齐心协力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重庆永川:食品快测进校园 陈仕川 摄

找准发力点主动作为

——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进质量提升

江苏徐州,苏北重镇。

去年11月,全国第一部质量促进地方性法规《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不仅奠定了徐州市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还在全国开辟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抓质量的新境界。

“徐州全市上下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指示、践行新发展理念,今年5月徐州市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表扬。”江苏省徐州市市委委书记周铁根说,徐州市以质量立法推动质量多元共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为建设质量强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每年编制发布《质量报告》《区域质量竞争力报告》《重点企业质量竞争力报告》三大报告,设立质量促进专项资金6000万元,大力弘扬“诚信立徐州、品质引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徐州市坚持立法先行,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创新徐州、质造徐州、品牌徐州,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做法,是江苏省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国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抓质量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共创中国质量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一个一个行业、一类一类产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说起广东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经验做法,广东省副省长陈良贤总结为4个“牢记”,即牢记“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升质量工作的战略定位;牢记“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更好发挥先进标准支撑引领作用;牢记“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逐个行业逐个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牢记“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持续优化质量提升工作环境。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第一位的广东省同样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先行者。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广东省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中针对广东“一镇一品”产业集群特点,率先推动搭建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模式的标准联盟,制定实施团体(联盟)标准。围绕智能马桶盖、定制家具等39类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比对提升,通过标准比对查找差距,通过完善标准提升行业质量。2018年佛山智能马桶盖国内销量同比提升25.9%,广州定制家具占全国行业市场份额提升到20%。

找准“发力点”,就是抓住当地主打产业、主打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类似广东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同样十分普遍——

山东省对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22个行业,制定质量提升计划,分批分类开展专题培训。对新材料、电子商务、家电、造纸、轮胎等11个行业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先行评估,为推动行业质量提升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支撑。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企业总数居全国首位。

湖北省放大产业集群功能,坚持走以质为帅、品牌强企之路。结合湖北产业发展实际,确立12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质量提升试点,竞标选择服务机构,以工程项目推进落实,严格组织项目验收,以产业质量提升的小盘撬动质量提升的大盘。

北京市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资源高度集聚的突出优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底,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额超过17亿元,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徐州市出台国内首部促进质量提升的地方性法规之后,江苏省也在全力推进质量提升方面的法治建设,《江苏省质量促进条例》《江苏省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列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我们将以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为着力点,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质量违法行为,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如周铁根所言,在推进质量提升工作过程中,各地都以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为落脚点,推动地方发展进入质量新时代。

河北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全省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政府服务“六大质量”协调发展,比如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把质量和标准化建设贯穿到城市规划、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效果显著。

安徽省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为主抓手,大力开展“四聚焦四提升”,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安徽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安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扩大,质量提升成为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重大部署,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产品、工程、服务、环境五大领域,统筹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厚植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转变的质量动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4%,经济总量实现3年上一个万亿台阶,经济强省、质量强省建设步入新阶段。

速度终有上限,质量永无止境。对于质量提升来说,行动永远在路上。“接下来,广东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陈良贤说。

从“跟跑”到“领跑”

——一些企业成为质量提升的“主力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是质量提升的主体。在这场全国共同参与的质量提升行动中,企业必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成为质量提升的“主力军”。

“20年来,潍柴始终专注装备制造主业,不断总结提炼质量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质量提升,通过质量兴企、科技强企,实现了高质量的高速增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谭旭光说。

目前,有大批类似潍柴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专注质量提升,不断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水平来提升整个行业、地区和国家的质量水平,用高质量铸就中国梦。

在谭旭光看来,一方面,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潍柴近20年的成长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发展中我们面临着很多共性问题。在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消化、吸收美国战略管理、欧洲流程管理、日本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经验,在自主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潍柴特色和优势的质量管理模式(WOS)。通过推行该模式,近3年,潍柴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0%,新机故障率下降72%,发动机单台可控变动成本下降46%,交付周期缩短45%。依托这一质量管理模式,20年间,潍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35%,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47%。”另一方面,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质量提升。“潍柴始终聚焦主业,保持研发大投入,10年间仅发动机业务累计投入200亿元,2018年研发费占销售收入和期间费用的比例分别达到5.1%、42.3%。在全球树立了‘可靠·耐用’的品牌形象,重型发动机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他说。

谭旭光和潍柴的探索与经验也得到了许多优秀中国企业的认可与验证。

江苏阳光集团结合企业30多年积累的质量管理经验,根据纺织面料由经线、纬线编织而成的原理,创立了“经纬编织法质量管理模式”。以目标、标准、品牌、创新为经线,把握公司发展方向,以体系、稳健六西格玛、服务、人才工程为纬线作保障,经纬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实现了品牌、市场、效益、地位的全面提升。

通过“天堑变通途‘四位一体’质量管理模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掌握建桥核心技术,推动桥梁智能制造,持续引领中国桥梁技术与质量管理发展水平,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声誉,一直在中国桥梁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长江大型及特大型桥梁工程市场占有率达到35%,特大型跨海桥梁工程市场占有率达到38%,国内公铁两用桥梁工程市场占有率达到81%。

作为服务业属性鲜明的企业,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入领会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联,结合民航运输的基本属性,创新提出“全网全程”耦合式质量管理模式。在2018年“5.14”特情处置中,3U8633英雄机组在多方协作下,确保了旅客和机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高空奇迹”。“5.14”事件是川航安全质量的集中体现,树立了中国民航安全运营的标杆和典范。

不仅企业发挥着质量提升“主力军”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其他机构,包括医院、学校、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促进质量提升。

作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和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敦煌研究院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构建符合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规律的“十位一体”战略发展模式,以“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为指导,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发展成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

成立于1959年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他们根据神经疾病多样、复杂、预后差,医疗行为个体性强、指标量化困难,学科体系庞杂的特点提出了“问题导向、全员协作、全程控制、持续改进”的规范化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多学科、多维度协作诊疗体系,对关键环节强化接口管理、风险点识别,实现从末梢到顶端的医护全过程质量管控,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近5年编制行业标准6项、指南26部、教材28部,蝉联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神经内科第一名。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秉承“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创新实践“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素质教育模式与质量管理模式,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和经验,引领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改革,堪称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典范,为国内外基础教育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有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共同推进质量提升,才能早日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经济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中国消费网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
中国质量网 | 中国质量检验信息网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联系我们
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4209133 网站许可证号:京lCP证030750号 网站备案:京lCP证0307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1
版权所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