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5年度报告:花样翻新诱人上钩 隐私保护亟待加强

现状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在这个没有网络就仿佛无法生存的时代,依存于网络的诈骗活动不仅持续猖獗,而且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南京江宁区的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职员,2015年底,因为要买房,她筹集了300多万元存在自己的银行卡里。当王女士准备通过网银转账的时候,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某银行”发来的邮件,称王女士的查询协议即将到期,为不影响其转账功能,提醒她立即更新。

王女士一看邮件发件人是“某银行”,于是就点击了邮件中的网址链接,并顺利进入了某银行的“官方网站”。按照该网站上提示的步骤,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后,手机上很快就收到了“955××”发来的验证码,她也随即输入了验证码,但却被提示操作失败。但很快,王女士就感觉不对劲,立即用手机APP登录该银行,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334万元被转走了。

腾讯研究院2016年初发布的《中国网络生态安全报告(2015)》显示,在众多的网络犯罪案件类型中,19.2%为网络诈骗,居于首位。此外,还有网络赌博(8.7%)、网络贩毒(5.9%)、网络敲诈(5.5%)等类型。

网络诈骗主要是指网络犯罪分子掌握网民个人信息后,通过冒充熟人博取同情,以精准场景设置实施的诈骗、敲诈行为。比如在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里犯罪份子伪装成社交工具用户本人,向其好友、家属发送汇款、充值等诈骗信息,行业里把这种行为称为“画皮”,目前比较高发。

2016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曾针对“网络消费陷阱”进行了揭秘报道。大量以“低价”“限量抢购”为噱头的钓鱼网站,克隆正规网站的设计,通过植入木马程序等诈骗手段,让很多消费者中招。

今年1月16日,由猎网平台发布的《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全面揭示了目前流行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据猎网平台发布的报告统计,2016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网络诈骗举报20623例,举报总金额1.95亿余元。与2015年相比,网络诈骗的举报数量虽然下降了17.1%,但人均损失却增长了85.5%。

虚假兼职是2016年被举报数量最多的诈骗类型,一共出现4550例,占比达22.1%;其次是网游交易、虚假购物、金融理财、虚拟商品和身份冒充。

以涉案金额统计,金融理财是受害者损失资金最多的诈骗类型,去年涉案金额达7411.4万元。其次是赌博博彩诈骗,涉案总金额3067.4万元。虚假兼职、身份冒充诈骗的涉案金额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不同类型网络诈骗的骗钱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虚假中奖、交友欺诈、虚假兼职类网络诈骗形式,七成以上的受害者都是深受骗子的蒙骗和蛊惑,主动将钱转至骗子的指定账户中;而如赌博博彩和金融理财类诈骗,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因为登录了钓鱼网站并进行支付而被骗的。

近年来,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已成为网络诈骗发展形势中的一大明显特点。骗术的“精髓”在于使人不知,因为众所周知的骗术往往很难成功。随着媒体曝光的日益广泛,相关机构技术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网民自身防骗意识的不断提高,早年流行的虚假中奖、冒充房东、冒充公检法、消费保障金等诈骗方式,现如今虽然仍有发生,但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红包诈骗、信用支付诈骗、实名认证诈骗、积分兑换诈骗、账户资金异常变动诈骗等全新的诈骗手法。

成因

完整产业链助推欺诈高发

网络诈骗缘何得以泛滥成灾,新骗术又为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猎网平台反诈骗专家研究认为,个人信息的泄露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流行趋势上看,很多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法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早期的冒充公检法到后来的购物退款诈骗、航班改签诈骗,再到2015年流行的账户资金异常变动诈骗,都是深入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实施的精准定位诈骗。这些结合了大量个人信息实施的网络诈骗,很难识破。

网络诈骗猖獗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诈骗产业链的形成,细致而明确的分工正在支撑着这个庞大链条的地下运作。而这条诈骗黑产业链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的基础。

猎网平台发布的《现代网络诈骗产业链分析报告》显示,当前网络诈骗的从业人员应不少于160万人,年产值应不低于1152亿元,是仅次于赌博和色情产业之后的第三大黑色产业。

该报告还显示,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链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分工明确。大的方面,至少可以分为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和分赃销赃4个主要环节。而小的方面,又可以分为钓鱼编辑、木马开发、盗库黑客、钓鱼零售商、域名贩子、个信批发商、银行卡贩子、电话卡贩子、身份证贩子、电话诈骗经理、短信群发代理、在线推广技师、财务会计师、ATM小马仔、分赃中间人等15种具体不同的分工。

此外,近年来,一些地区为推进产权和商品市场的发展,陆续批准设立了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但这些交易场所鱼龙混杂,诈骗案件日渐高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审批门槛低、相关监管不到位。

建言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傅昌波:建立一套治理网络诈骗的系统工程

要彻底根治网络诈骗的顽疾,就要把打击网络诈骗上升至“人命关天”的高度,同时也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力度。

政法机关重拳打击的力度和覆盖面有待加强,重点整治地区的专项整治工作还需持续推进,金融、工商、电信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对重点地区的管理漏洞还须弥补。要改进网络诈骗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携起手来,通过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持;要加快立法进程和司法解释,构建更系统的法律保障;要加强预判预警和预测预防,提供更有力的情报支持;要加强执法打击和行业监管,落实更明确的主体责任;要加大经费支持和保障力度,完善治理资金筹措机制;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对网络诈骗“零容忍”的社会氛围;要强化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夯实打击治理的群众基础;要强化技术攻关和升级换代,推进反网络诈骗产业链合作等八项措施,加强和改进对网络电信诈骗的打击和治理工作。

猎网平台反诈骗专家 刘洋:要切实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诈骗之所以存在报案难、取证难、破案难等问题,是因为网络诈骗具有明显的小额多发、异地作案、身份隐蔽的特点,这就导致其犯罪成本低,但破案成本高。很多受害者的报案根本达不到法定立案标准,即使已经立案,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犯罪线索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关联。

保护好个人信息是防范网络诈骗最有效的措施。银行账户和普通网站会员账号要区别使用账号名和密码,对于要求填写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的网站,要认真检查其合法性,不随意登录不明WiFi,不打开不明短信中的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对于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网址链接不随意扫码、点击,以免遭遇二维码和钓鱼诈骗。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

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4209133 京ICP证030750号 京ICP备09036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1
版权所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