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具有四十多年专业生产大中型客车的历史,2000年1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我国客车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30亿元,净资产7亿元,总股本2.385亿股。公司现有员工3600多人,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1300台(套),拥有荷兰BOVA公司完整的制造技术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具有年产万台以上中高档豪华大客车的生产能力。
中通客车是国家863计划和CIMS项目示范企业之一,拥有客车业界首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率先通过了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3C”认证。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中通客车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中国客车50年十佳品牌”、“中国绿色客车奖”、“全球节能产品奖”和“中国信息化建设500强”等称号。
中通客车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和企业实力,先后被指定为“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2006全球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论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活动的会务用车,并凭借优良的品质和出色的表现,先后荣获了包括“BAAV年度最佳客车制造商”、“BAAV年度最佳造型奖”、“全国公路客车金奖”、“全国城市客车金奖”、“最佳公路客车奖”、“最佳公交客车奖”、“最佳新能源客车奖”,聊城市市长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提名奖”和“中国客车节油大赛大型高级公路客车节油大奖”在内的三十多项大奖,成为国内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车生产企业之一。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客车制造行业唯一一家承担三项国家“863”重大课题的企业。
中通客车以“诚信、专业、进取、和谐”为经营方针,以“创新科技,领航绿色交通新时代”为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富员强企 回报社会 与事业伙伴共成长”,努力打造服务民生与造福社会的优秀企业,致力于把中通客车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并具有鲜明个性;一个行业内不可或缺、极具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企业;一个立足于行业前沿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价值的企业”。
一、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
中通客车坚持节能与新能源共同发展,利用有利资源,拓宽产品线,开拓差异化发展道路,引进欧洲先进客车技术,自主开发一系列领先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客车产品,在满足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完善中通客车产品型谱:涵盖了6至18米公路、城市公交、旅游和团体等各种需求,形成了10大系列160多个品种,具有很高的信誉和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核心技术突破,引领新能源客车事业
在国家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的大环境下,中通客车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3%作为科技经费,坚持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
中通自2002年开始研发新能源客车,开发了十代混合动力、五代纯电动客车,突破了新能源机电耦合驱动系统设计、整车控制、安全性与耐久性等关键核心技术,获得20余项新能源技术专利,混合动力客车节油达30%至35%,减排50%以上;新能源客车产品以“低油耗、低排放、零故障”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8640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吨,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2007年开始,公司混合动力客车先后在天津、济南、杭州、海南等城市批量示范推广,批量化示范应用的实际示范运营节能效果显著,赢得专家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连续多年全国销量领先,山东销量第一,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
三、个性化+品质,引领中通事业发展
两个性:中通产品始终秉承安全、节能的产品个性。
品质开拓:在社会与客户关心和支持下,中通以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客户依赖,并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建立了多项行业标准,满足了客户多样化需求。
四、传承+开拓,打造一流战斗力团队
中通客车按管理、技术、营销、生产、服务五大序列和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形成了公司3-5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公司现有泰山学者1名,泰山学者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山东省首席技师1名。
2006年,中通客车成立行业第一个企业大学——中通教育学院,内训的同时注重与各大院校的合作,打造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截至目前,共开设261个班、培训21247人次;现有人才:高级职称(或职业资格)52人,中级职称(或职业资格)20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上人才队伍总量的8.5%。学历:硕士学历55人,本科510人,占比18%。年龄:公司人才队伍平均年龄30.8岁。工龄:3年以上公司工作经验员工占比67%。公司的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五、前景
近年来,中通客车产销指标平均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公司在新能源客车、清洁能源客车、校车、出口车辆的研发和销售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2年公司的出口排名行业第三,校车排名第二,天然气客车排名第一,6米以上客车销售市场占有率6%,行业综合排名第四名。2012年公司销售客车突破12000辆,销售额突破30亿元;2013年,公司销售客车突破13000辆,销售额突破33亿元,位居行业山东第一、国内第四,世界第七,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公司提出的“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百亿、市值百亿”的“双百亿”战略规划,公司产销客车将突破3万辆,整体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新能源客车占自身销量的1/3,企业综合竞争力居于行业前列。

中通客车质量理念:“持续改善 精益求精”。
中通客车的质量理念包括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员工品质、管理品质。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近三年重点从以下各方面进行了持续改进。
一、产品研发和实验室质量提升
技术手段与开发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通客车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步骤地进行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尝试。
目前技术中心使用了法国CATIA三维软件和工作站,客车造型和零部件全部采用三维设计;使用了美国MSC与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有限元对产品的性能与安全可靠性分析,对其未来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进行模拟,使开发设计过程达到CATIA、PDM、CAE、ERP同步进行。总体研发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
以CAE、PDM及CATIA等软件为基础的工程并行设计系统,使产品开发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设计,增强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了开发时间。通过PDM管理平台,实现了全部设计技术资料的电子化管理。提高了产品总体方案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地保证了产品研制过程中工作流程控制和信息高度集成,为快速开发高品质客车创造了条件。CPC项目组在技术中心的有效推进为今后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平台。
近年来,技术中心加大了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中通客车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共分1条整车检测线、4个专业室和1个综合办公室。4个专业室分别是化工检测室、力学性能检测室、环境检测室、底盘电器检测室,拥有国内领先的客车试验检测仪器100余台套:如瑞典优胜公司truckaligner的四轮定位设备,德国拜斯瓦特的制动检测台,德国wabco的ABS/ASR测试仪,美国ROBINAIR空调真空检测仪等进口设备,试验设备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为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提供了设备仪器保障。
技术中心坚持适应性开发和战略性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大力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系列化新产品,实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模式,保持“中通”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势头。
二、新能源产品质量提升
2004年,中通客车公司成立了新能源客车工程中心,专注于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2007年获批国家级实验室,2010年获得山东省新能源客车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课题和多项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中心下设新能源客车专用发动机匹配与优化、电机驱动系统开发、电池与电源管理开发、电控系统开发、高效传动系统开发专业小组,并与国内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可靠性和节能性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转化。在新能源客车机电耦合驱动系统、整车节能降耗技术、电池应用与管理技术、整车网络通讯与控制技术、整车安全与耐久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增程式纯电动系统并进行系统与整车的高效集成,成功开发出系列化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等多个车型,混合动力客车节能达36%以上、减排50%以上;纯电动豪华客车实现了300公里以上的续驶里程和每公里耗电低于1度的记录。
公司至今已累计投入2.76亿元进行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不断深化新能源客车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完善8-18m全系列混合动力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增程式电动客车和系列化纯电动客车等产品。开发了11代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油电混合动力客车和5代纯电动客车。并批量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裁判员接待和赛事运行指挥车。2009年开发出高性价比的12米混合动力客车,并为济南全运会生产了360辆新能源和节能客车,为山东省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又为上海世博会和济南6+1都市圈开发了2款新能源客车,实现产销规模800辆以上,新增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7200余万元以上,带动就业630人以上,为山东省战略新型产业健康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公司开发的混合动力客车现已累计销售超过1000辆,创造产值超过10亿元;所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家每年节约外汇超过6000万美元;车辆实现换挡,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由于驾驶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注意交通安全方面,提高了公交运营的安全性;平均节油率超过25%,每年为公交公司节约燃油超过625万升,降低成本超过5000万元;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6万吨。
三、工艺保障质量提升
(一)制造工艺技术保障
中通客车拥有国内领先的客车制造专用工艺装备二百余台套,包括高精度的下料、制件专用关键设备、骨架及蒙皮装配专用工艺装备,模块化工装胎具保证体系,胎具定位精度高,焊接质量好,变形量小。
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零部件与整车前处理相结合的双重磷化工艺,整车磷化生产线,设有5道工序,选用低温薄膜、锌系磷化液,采用完全浸滞处理工艺,使钣金车与槽液充分接触,确保涂层防腐性能及涂层附着力。漆面喷漆室采用英国海顿技术,水旋式中央空调送风,可实现恒温恒速,保证喷涂质量,具有极佳的漆雾捕集效率和高清洁的室内空间,为高光泽的漆膜外观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性能检测质量提升
车辆总装下线后,按100%的频次对所有客车在检测线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制动、侧滑、烟度、速度表、灯光、轴重等,以保证整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中通客车拥有瑞典优胜的车轮定位角电子测量系统、荷兰BOVA客车的电子测试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底盘性能检测系统来提高中通客车的底盘可造性。可以实现前束,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车轮外倾角、车桥偏斜、ABS/ASR/ECAS等性能检测,以保证整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产品制造过程质量的保障
体系管理和保证:1998年中通客车率先在同行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国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天津华诚);2003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3C”认证(中国质量论证中心);2007年通过了环境体系14000认证(方圆);2013年公司通过了16949体系认证,为公司提供了精密的质量管理、产品一致性及环境保证体系,也使中通客车的在市场更加值得信赖。
进货质量管理:中通客车对外购外协产品从等级上将其分为关键、重要、一般类产品,并根据不同的等级依据GB2828制定了严格的抽检比例和抽检方案;依据各种产品的特性编制了详细的进货检验标准,同时依靠中通客车国家级试验室对不同的外购件产品质量特性定期进行试验和委外试验。中通客车建立了详细的、包括市场的、装配过程的、进货检验反映出的质量问题为基础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对提炼出的典型、系统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并按月对其改进情况及平常表现进行评价和排名,以达到优胜劣汰。同时在不定期对供方二方审核和“飞行检验”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中通客车与各供应商联手,定期由双方技术、工艺、质量管理、售后人员现场确认装配过程、现场拆解零部件,开展了外购Audit评审活动,并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攻关,持续提升部件质量,努力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使中通客车从原材料采购、过程装配、市场反馈系列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成的进货管控体系。
过程质量管理:2005年公司实施精益生产后,过程质量控制调整为过程巡检和转序检验相结合。一是通过过程巡检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及时制定措施进行纠偏,确保了过程的稳定性;二是通过转序检验,验证产品关键、重要特性的符合性;对客户的特殊要求全部形成质量检验计划,作为责任检验员全程监控的重点项目,并及时调整检验标准,拉近内控标准与市场客户的距离。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产品质量改进系统:通过此平台对过程控制、最终检验、入库发车、市场反馈各方面质量问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查找关键问题点,通过月度质量计划、8D报告、QC攻关的形式,每年改进现场问题2000多项,改进系统问题15项以上。公司QC攻关项目连续3年获省和山东省交通部优秀QC课题。无怨信息系统和改进系统的建立为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拓展了足够空间,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产品质量监察制度:建立了整车Audit评审监察制度,站在客户角度评价整车出厂前质量。自2005年公司实施精益生产后,公司借鉴Audit建立了整车Audit评审监察制度,集合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物流、营销、售后相关部门对整车出厂前质量进行评价;为充分发挥Audit评审的作用,从2010年5月份开始,在公司内部的各生产车间、分子公司开展了各阶段的过程Audit评审(包括外购件Audit评审),加强过程产品质量的监察,削减过程浪费,并为过程改进提供依据。Audit评审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公司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思想。
充分开展了车间级自主质量管理活动。为进一步完善公司自主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车间级的自控能力,调动生产车间管理者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质量管理部从建立员工质量档案、建立《车间员工岗前培训流程卡》、建立离岗培训制度、建立车间级Audit评审、开展车间级QC小组攻关活动五项措施入手,开展了自主质量管理活动,让生产车间的一线管理者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之明确了质量与生产协调一致的关系的认识,达成了“一次做对也是效率提升,效率提升自然高质量的”思想统一。
为加大对市场问题的支持,对各事业部市场问题按月收集整理并召开专题会议,将问题分解至各责任部门,制定措施,及时优化并将新方案和新措施纳入生产过程对其验证有效性;针对公司总体质量运营情况,每月召开月度质量分析会,对市场质量、进货检验、生产过程质量表现情况汇总通报,让各部门从中找出各自不足,明确下一步的改进重点,以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从2009年开始初步建立质量工程师队伍,到2013年已初步建立起包括车身、底盘、电器、化工在内的质量工程师队伍,对市场反馈、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技术异常进行判定和解决,并将稳定的解决方案反馈技术、工艺进行设计更改,然后对检验标准和控制节点及时调整,使之及时得以控制,避免重复问题的发生。

2013年,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功应对全球经济低迷、行业负增长的不利局面,抓住了校车和新能源客车爆发的机会,全面完成了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2013公司销售客车近13000辆,6米以上客车销售市场占有率7%,行业综合排名第四名,销售额突破33亿元。同时,公司积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环境和资源、各利益相关方等所应承担的责任,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实现了各相关方的和谐共赢。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中通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政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为节能减排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治理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始终致力于建立健全的公司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权益,确保所有股东依法享有平等地位。以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依据,开展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制度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以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股东权力得以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根据议事规则规范运作;董事会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以其专业能力保障公司决策科学合理;独立董事勤勉履职,对关联交易、重大投资等事项提出独立意见,积极征集股东大会的投票权,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以实现。公司通过建立并持续改善专业、透明、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科学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制约协调,保障股东权益得以实现。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是中通企业文化的核心,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创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成就人的企业氛围。公司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主人,通过诸如“总经理接待日”等各种方式倾听员工的呼声和对企业的建议,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他们感到有地位,有作为;同时,创造关心员工的良好氛围,在涉及员工的理想、事业、追求、生活等方面,多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多年以来,企业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2011年,公司提出“6111”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员工收入指标。
三、职工权益保护
(一)职工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公司危险源管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公司近三年连续被聊城市授予“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二)和谐劳动关系和员工权益维护
公司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及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从2008年到2013年,连续被聊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评为“劳动保障A级诚信单位”。
(三)困难员工帮扶
对困难员工实施长效帮扶机制,让爱心永远与我们同在。为了提高对困难员工帮扶的精准度,制定完善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
(四)采取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
公司在2006年成立客车行业首家企业大学——中通教育学院,培养了中通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对于发挥各自积极性,增强工作激情,提升各项水平,打造科学、高效、和谐的工作团队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五)职业发展与规划
公司视人才为企业发展之根本,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营氛围和团队学习成长的人文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发展机遇和创业平台,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有机会、有作为、有地位,鼓励员工勤奋学、踏实干、敢创新,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集团公司发展壮大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四、环境保护
(一)产品节能减排情况
中通客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开创节能减排新纪元。从研发之初到目前,中通始终倡导绿色环保社会理念,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事业的发展,新能源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8640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吨,公司2008-2012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70万吨,节约燃料约3830万升,中通已成为行业公认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践行了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
(二)清洁生产的实施与成效
自2007年6月份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共筛选出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41个,其中无低费方案21个,中高费方案20个,需投资2903.188万元。节约原材料69.5t/a;节水270m3/a;节电140194kWh/a;减少废水排放270m3/a,削减率0.39%;减少固体废物39.3t/a,削减率58.66%。年减少溶剂排放17.5吨;整车磷化处理采用无磷脱脂剂替代现有脱脂剂,减少总磷排放15kg/a。
五、公平运营和相关方利益维护
(一)与相关方建立共赢机制
中通客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财富,贡献社会。中通客车的事业伙伴将与中通客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通客车以服务便捷交通,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己任,怀抱感恩之心反哺社会,服务社会、造福员工、造福大众,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中通客车建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文化。中通客车坚信只有与经销商、供应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与共赢,形成共同面向终端的和谐价值链,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二)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维护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始终致力于建立健全的公司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和债权人权益,确保所有股东依法享有平等地位,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三)相关者利益维护
公司追求与供应商共同成长,促进和谐共赢。注重与供方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供应商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双赢。以公平为杠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通客车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在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完善人员配备和质量组织体系,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和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公司专门制定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了早期预警机制和质量追溯机制,重视产品设计、开发、匹配、实验,重视质量改进和产品改型。公司将安全作为产品设计一项重要指标,严格按照《客车结构安全标准》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
中通客车致力于“将一个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开通24小时800客户免费销售热线和售后服务热线,建成中通客车专用网站(www.zhongtong.com),客户可以通过网站随时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进行咨询和交流。定期建立客户关系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以确保能够最有效、最快捷的与客户群体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
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一)积极参与所在社区公益
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打造活力中通。公司积极将文化触角进行外延,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每年消夏晚会、篮球比赛、军民共建联谊会等,使员工在文化活动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推动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中通客车公司是一个具有使命感和高远追求的企业,“发展并使自己对人类富有价值”是企业的使命核心。为履行使命,践行承诺,中通客车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008年,中通客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受到奥组委、各国运动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09年,中通客车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倾情参与,全力以赴,为全运会赞助了220辆高档、环保、节能客车用于比赛使用,为全运会、为山东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承担国家三项863计划的一流客车企业,中通客车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客车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在北京、聊城、天津、济南、上海等地开展新能源客车大规模示范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社会贡献。
八、节能环保支撑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中通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政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实现企业发展量与质的同步持久增长。
新厂区建设:征地15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人民币,加快国际或国内先进技术、工艺的应用和新设备的更新步伐,以适应产品和产能、产量的变化,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客车及底盘生产线,达到年产2万辆客车和1万辆客车底盘的生产能力,2012年已完成部分搬迁。
人才培训:在未来几年内,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五大职业序列的人才战略性储备和培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体制与机制创新:一是加强产品创新,在产品研发方面做到“优化一代、培育一代、关注一代”。二是强化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通过体制的创新,带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加强开放创新。通过与合作伙伴达成开放创新的合作共赢局面,不断地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战略合作伙伴构建体系联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转方式、调结构。
公司加强产品技术开发与研究,每年完成两项以上省部级产品开发任务;每年有1-2个新车型销量进入全国前五名。加强客车基础技术研究,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着重进行客车轻量化、侧翻和碰撞、振动、噪声、综合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加大对新能源客车计划研究,强化原始创新性研究,推动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扩大学术交流,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新能源客车在安全节能方面的研究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的检测、评价平台。进行电动汽车及其电控、储能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试验检测,对整车进行系统匹配的台架模拟试验,对全车高电压实行保护的模拟检测、进行电磁兼容性能的模拟试验研究。
公司在传统燃料方面仍将以节油、高安全性、低成本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陆续推出中通在节油、安全性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系列。
围绕公司提出的“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到“十二五”末,公司产销客车将突破3万辆,整体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实现“产值百亿、市值百亿”的“双百亿”战略规划,新能源客车占自身销量的1/3,企业综合竞争力居于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