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之窗 > 表彰展示:全国质量检验工作先进企业

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前身为广东省东莞电机厂,创建于1952年,专业生产电动机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96年6月经东莞市人民政府批准转制,更名为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是东莞市首家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的民营企业。

  公司现为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老字号企业;公司生产的“环球牌”电动机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并获得广东省优秀自主品牌、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荣誉。2009年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建有标准化厂房,厂区占地面积8.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9万平方米,现有员工600多人,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0人。主要生产设备420台(套),年生产电机能力300万千瓦,产值6亿元。

企业质量进步情况

  公司现为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老字号企业。公司生产的“环球牌”电动机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并获得广东省优秀自主品牌、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荣誉。

  公司坚持以“东莞电机,志在环球”为经营宗旨;奉行“精心设计、优质高效、恪守信誉、创立名牌”的质量方针。

  一是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执行力,提升管理制度的覆盖性、科学性、有效性。公司现全面通过了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先后获得CE认证、CCC认证、CQC认证、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和防爆电机合格证、安标证、生产许可证。

  二是改进质量信息管理手段,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通过OA管理系统,及时将相关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为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准确、快捷、丰富的信息支持。

  三是突出质量过程控制环节,在关键/特殊岗位张贴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岗位规范操作,并能过质检员的巡查检测,保证质量控制点的工艺参数达到规定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需求。

  四是培育员工质量意识,通过每周二下午召开质量例会,定期将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现场张贴的质量看板,不定时将各车间所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曝光;公司定于每年九月为“公司质量月”,通过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技能比武、质量知识抢答竞赛,提高了员工产品质量意识,确定上工序无条件为下工序服务工作思路,坚持用户为导向,创造良好质量管理氛围。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有责任才有品牌,有责任才有竞争力,有责任才有和谐共赢,有责任才有基业长青,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东莞电机内在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离不开政府,离不开社会,企业的成功肯定是大家共同创造的一个结果。

  我们要使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合作者、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大家都是共赢的。

  企业的成果,是各个方面来共同享受的,我们的股东,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社会,通过对社会公益事业,对社会的资助,我们才能回归社会。

  对员工的责任

  我们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承受者、重要传递者,企业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进而感动市场、感动社会。

  在东莞电机,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公司业务发展紧密相连,员工的发展已成为东莞电机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和良好的人才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事业平台,让员工体会快乐工作的同时,与东莞电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正是东莞电机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劳动合同与员工流失率

  我们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100%。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无违法现象发生。认真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职工健康。

  二、薪酬福利

  我们的薪酬管理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管理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鼓励能力提升和坚持业绩导向,吸引、鼓励和保留人才。向员工支付的工资、福利待遇在当地具有竞争力。除薪酬以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健康体检、丰富的文体活动、旅游、节假日慰问、生日祝贺、培训资助等。

  三、培训与发展

  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重视员工培训是东莞电机一贯的传统。全面而丰富的培训计划贯穿始终,陪伴东莞电机工作的每一位员工。

  四、职业发展

  规范人才的选拔和发展。东莞电机已建立了管理、工程技术人才等职业发展通道,以任职资格牵引员工的进步和提升,增强员工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五、享受工作

  为加强团队建设,让员工充分感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东莞电机为员工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年会等团队活动。

  对公益慈善的责任

  2006年救灾捐赠10817元,2007年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0000元,2007年教育基金捐款5000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100000元,2011年广东扶贫济困捐款8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