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在原汾酒厂基础上于1993年12月22日改组改制并通过社会募集方式而创立的上市公司,1994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山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股。公司主营汾酒、竹叶青酒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酒类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投资办企及相关咨询服务。目前,公司占地130万平方米,拥有职工4500余人,总资产25亿元,注册资本43292万元,是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过去三年来,公司以打造行业管理标杆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白酒行业严峻的形势下,公司找定位、找优势、找不足,从基础管理寻求突破,成效显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良性调整,2011-201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0.9亿元。
一、构筑五大体系,打造行业标杆
为真正树立汾酒品牌形象,使汾酒品质内涵更充盈,将股份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管理标杆企业势在必行。经过公司管理层的深入探讨,确立从10个方面(即:员工培训体系及汾酒大学、标准化管理、测量体系、产品危害性分析、内控体系、原粮基地建设、现场管理、质量体系及食品安全体系、产品绿色认证、能源管理)着力打造行业管理标杆,并重点从“五大体系”的构建来逐步规范公司治理,探索具有汾酒特色的管理模式。
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质量和HACCP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体系的宣贯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2013年12月20日,公司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的外部评审,获得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3A级企业认证;重新修订了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质量和HACCP体系管理手册》、《HACCP计划书》、《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与147个三层次管理文件;初步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体系的试运行;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了更新;每年对内控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内控缺陷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编制《内控缺陷整改情况检查报告》;全力展开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创建工作,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等13个方面下功夫,找差距,定计划,大力开展安全对标和整改,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评审专家组的现场评审,成为白酒行业第一家通过评审的企业。
二、实施项目管理,推进工作落实
公司本着“强化责任意识、强化目标推进、强化工作落实”的原则对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将各项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明确具体归口负责部门,由部门确定具体项目责任人、实施进度与质量要求,依照《项目化管理办法》实施项目终身负责制,项目运营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每月由分管领导、责任人到现场进行检查、及时掌握重点工作实施情况,推进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严肃绩效考核,建立追溯机制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奖惩、职务升降等的依据,为促使员工进行自我激励,打破以往做多做少都一样的惯例,公司着手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先后制订了《员工行为规范手册》、《管理者问责机制》和《申诉机制》等制度,为规范员工行为、提升部门整体效能提供了明确的文件指导。
为针对性地解决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在工作目标责任书、产供销月度考核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四、深化现场管理,推行机械化生产
现场管理是一项常态化管理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2013年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现场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按照“注重效果、量化考核”的原则,逐月对生产单位打分评价,同时,对生产现场标识标志进行了规范,对部分休息室进行了改造,使生产环境有了进一步改观。
在以往机械化试验的基础上,今年进入推广应用中试阶段,加速推动了酿酒机械自动化步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四套上料机和冷散机扩大试验、完成了一台(套)和糁机实施扩大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五、稳步提升员工素质,探索汾酒大学新模式
公司培训工作以“提升干部管理能力和员工专业技能”为目标,开设干部、员工班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作为汾酒大学办班模式的有益探索。“干部班”按管理基础、管理技能、领导力逐级提升的思路共开设课程;员工班坚持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创新结合,理论学习以内训师授课为主力,实操培训沿袭汾酒传统,以“师徒技艺传承”的方法,将成熟的经验、技术,在生产中一对一地进行传授,为公司培养酿酒、制曲班组管理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由公司编写的六大工种培训教材,除用于公司内生产岗位员工的操作与培训外,还将作为技能鉴定教材使用。
六、技术革新服务生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科研工作逐步贴近市场、贴近生产,成效显著。结合市场需要,尤其是在对“80后”饮酒习惯等研究后,开发了适合年轻人的酒体,得到广泛认同。针对当前食品上存在的安全热点问题以及白酒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公司着手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大了对塑化剂的排查及控制,同时建立了甜味剂、活性炭、原辅材料中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的分析检测方法,建立了42项水质的检测制度,为公司的食品安全建立了可靠防线,使公司的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技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从加强原辅包装材料的检验及成品酒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督出发,严格了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增加检验检测设备,创新检测方法,先后开展了瓷瓶电导率、吸水率等项目的检测。运用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强化了过程、安全与卫生的管控,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总体稳定提升,批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公司整体质量稳定、状况良好。
七、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原粮供给绿色充盈
公司把原粮种植基地管理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确保酿酒原粮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目前,公司拥有高粱基地种植高粱约10万亩,大麦基地种植约3万亩,豌豆基地种植5万余亩。部分基地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认证。
2013年9月8日,公司在山西沁县隆重召开汾酒原粮基地现场观摩会暨高粱种子命名大会,大会以“提质量抓管控,全力推进绿色原粮基地建设”为主题,确立了原粮基地工作指导思想,同时李秋喜董事长为汾酒高粱种子揭幕并签发了汾酒高粱种子命名证书,在汾酒酿造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开启了汾酒酿造专用品种为标志的清香汾酒、文化汾酒、绿色汾酒的新征程。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凝结为“中国酒魂”。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汾酒人实施“追赶、超越、领先”三步走战略,以质量保证、结构优化、管理创新、科技推进、人才支撑、文化提升为发展思路,坚持走“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顾客与相关方满意,坚定绿色清香文化之路,追求零缺陷之领先水平”的质量管理之路,加大过程控制力度,努力实现生产、工作、服务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面实施质量经营竞争战略,从源头实现以质取胜
以质取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企业夯实内功,在竞争中争取主动的重要途径。以李秋喜董事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2009年上任以来,从公司经营战略理念入手,从产品设计抓起,使以质取胜从源头上得到了实现。通过对公司发展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自身分析及对未来白酒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确定了公司的愿景、核心价值、经营理念,确立了企业中期规划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将汾酒建设成一个有与资本市场和国际标准接轨的管理体制、人才结构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化运作能力,主业突出,效益良好,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现代化大型国有公司。
二、培育先进质量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
汾酒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自我的历史传承为主干,大量借鉴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并与汾酒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继承、完善了汾酒工艺管理的“十大秘诀”,制订了各种工艺流程图、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等,逐步形成了预防、把关、控制、专检、自检、互检的完整体系。实践证明,非常行之有效。
公司独立的质量检验工作始于六十年代,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检验队伍,形成了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过程“预防监督”与产品“从严把关”相辅相成的检验机制。在生产酿造全过程中,关键和重要的质量要素全部得到了严格控制。部分把关点的前移,使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公司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严格的质量监督检验,使公司投向市场的产品在各级市场监督检查中从未发生质量事故。近年来,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经营战略的调整,公司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严的企业内控标准、比出厂指标更严的勾兑罐标准、新产酒标准等四级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
三、健全质量管理与风险责任体系,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
在新的发展时期,公司上下树立了“大质量”的概念,积极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是山西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曾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自2003年开始评定工作以来,公司蝉联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AAA级企业称号,汾酒、竹叶青酒、杏花村酒连续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为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出台《质量检验计划》,在酒类生产过程共设置223个控制点,其中自检参数101个、互检参数15个、专检参数107个。这些控制点设置在满足国家《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其它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公司生产管理特点,规定了进货部门、生产部门、进货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质检部门各自的检验参数。通过专检、自检、互检,积极调动了公司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强化把关中来,保证公司产品安全放心。2012年,对《质量检验计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出台了《产品实现过程监控总图及控制节点》,实现了“节点分解,分级考核,责任明晰,奖惩明确”,进一步明确了产品实现过程的节点,每个检验点的责任人、分管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保证产品安全卫生,公司建立了8个原粮基地,从源头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公司从原辅料采购、包装材料卫生检验、生产过程管控到成品酒出厂,建立了环环相扣的质量检验程序。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层层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落实责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杜绝质量安全风险。在生产车间推进现场工艺管理,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奖惩考核办法,通过把生产指标与绩效考核指标有机结合,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
四、关注质量安全管理,提升汾酒品牌形象
公司实施质量安全战略,以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提升产品质量为抓手,以预防食品安全事件为主攻方向,狠抓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风险管控,促进公司持续安全、快速发展。关注质量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产品,提升汾酒品牌形象,成为汾酒人新的追求。
作为清香型酒的代表,公司不断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保证,以食品安全为己任,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选取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限值,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2006年股份公司通过了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取得HACCP体系认证证书。2013年,对质量与食品安全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形成了集团公司《质量和HACCP体系管理手册》、股份公司《质量和HACCP体系管理手册》、《HACCP计划书》、《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与147个三层次管理文件,在公司体系覆盖部门全面实施。
公司领导树立超前的质量意识,为预防酒中塑化剂超标,在国内白酒行业尚未掀起塑化剂风波之前,就深入各生产现场排查,对与酒直接接触的输酒管等做安全性评价,从源头对塑化剂进行控制。公司现已经具备塑化剂检测能力并开展成品酒塑化剂检测,日常开展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监测,未检出方可出厂,确保公司产品安全卫生。
五、积极进行质量创新,提供企业发展源动力
创新是优质产品的支撑和灵魂,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最佳途径。公司国家评酒委员根据多年参加国家评委年会经验,结合公司现状与中国酒业协会共同研发了基酒质量监控系统,受到了行业专家、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同时被山西省科技委员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近三年购置了多套先进检验检测设备,发挥设备优势,开发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八大新的检测方法,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于调味酒生产中,提高科研和分析检测能力,从源头上规范了产品、包装标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对新品开发、工艺改进等科学管理,强化成果转化力度,建立技术引进、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利用社会资源和自主开发能力,不断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占领市场的至高点。
2011年,公司对国家标准中“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固液法白酒、露酒”中规定的项目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2013年,公司通过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确认。
六、夯实汾酒质量基础,助推公司迈向未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以“夯实质量基础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宗旨,持续完善和延伸质量管理范围,严格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肃工艺质量纪律,规范质量行为,以学习宣贯《质量发展纲要》为主线,大力实施质量强企战略,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努力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公司又快又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创建区域标杆企业,引领山西产业转型
公司不断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持续提升汾酒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锐意革新,奋发进取,励精图治,再上层楼。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对内实行股份公司方式的规范管理,对外实行品牌文化领先的特色经营,创建了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集群中独树一帜的酿酒企业全国知名品牌,树立了山西产业结构转型的标杆和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范,成为山西乃至全国质量管理领域的一杆旗帜。
公司在财务责任、信息披露、依法运作与决策监督、内控体系建设、监督审计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很好地保护了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同时引入独立董事工作制度,与监事会一起对公司经营决策及高管履职情况予以监督,保证公司及股东权益不受侵害。由此成为山西省上市公司的典范和标杆,也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企业。
二、缔造质量安全榜样,建设产品安全大堤
作为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公司一直以“清香汾酒、文化汾酒、绿色汾酒”为企业的经营理念,长期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多次获得省地有关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先进企业”、“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公司产品被商务部推荐为三绿工程畅销品牌。
在食品安全方面,公司坚持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基本责任,不断强化质量监控体系,构筑食品安全大堤。一方面,公司狠抓生产现场管理,严格工艺操作,整洁作业环境,通过例行检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指导,明晰责任,排除隐患,更加严格地控制了全部生产过程、生产区域和质量节点的检验制度,不断改进现场管理和工艺执行,保证汾酒生产“清洁、安全、优质、高效”,对产品质量形成了一道质量大堤,保证了百分之百的出厂合格率。
公司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要求,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国务院印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精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等法律法规。此外,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食品安全周启动仪式和质检总局组织的千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共承诺等活动,并代表山西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承诺。
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为实现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作用,公司制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严的出厂内控标准、比出厂指标更严的勾兑罐标准、首瓶检验标准等四级标准,并且充分利用了HACCP原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白酒生产企业要求》、《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等管理标准、规范,结合白酒行业及公司实际将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公司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搭建了食品安全管理平台,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对各种危害实施有效控制,消除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
与此同时,公司还出资设立原粮基地管理公司,从生产源头严把原粮质量关,把原粮种植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实现高粱100%基地供应,确保酿酒原粮的无公害、绿色。
三、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走上了生产与环保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公司投入巨资用于“三废”治理配套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总绿化面积达55多万平方米,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实现循环使用。公司日处理中水能力6000余吨,每年为公司节约用水219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2011年底,公司投资4400余万元将燃煤锅炉全部改造为天然气锅炉并正式投入使用,根除煤烟排放污染,使公司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加速了公司生产环节在节能减排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加快了公司产业低碳化进程。废渣处理方面,公司主要废渣是酒糟,直接供给周边地区农户与养殖户,实现了绿色养殖,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公司还出资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水源地森林绿化工作,以保护当地水源地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高度重视公共卫生,践行汾酒产品道德
公司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坚持“专业化和群众性并重”的思路,一方面依靠各单位职工群众进行区域自治,另一方面持续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厂容厂貌得到了持续改善、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位,为职工群众营造了一个温馨、宜居、文明、卫生的企业环境,为建设清香汾酒、绿色汾酒、文化汾酒提供了环境保障。
“诚信天下”是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它包括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社会、股东的诚信等各个方面。因此多年来,与供应商、与产品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一批忠实的、坚定的合作伙伴,形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制定了管理者行为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
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执行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选择合格供应商,并对战略供应商进行等级管理,细化考核办法,优化资源配置,不断融洽经销商关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信仰营销”理念,逐步推行“厂商共管,以我为主”的新营销模式,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投入开发市场,形成了以“文化共同体、目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质量共同体”为主导的市场管理新思维,实现厂商共建共赢。同时公司与原粮供应商共同设立原粮基地管理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互惠互利,发展共赢。
公司积极依法纳税,履行自己的义务,连续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了“依法纳税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称号。
五、热心社会公益贡献,回报社会大众信任
社会是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境,公司高度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体育、扶贫救灾、社区服务,打造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公司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为纽带,陆续举办了纪念版国藏汾酒拍卖大会,成立了中国酒行业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并以汾酒公益基金会为平台,冠名赞助了首届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和山西汾酒男子篮球队。公司开展以“适量饮酒、健康饮酒、拒绝酒驾、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公益宣传,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汾酒公益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慈善情暖万家”、“杏花村之梦”等主题的公益晚会;积极支持由上海证券报社和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共同推出的“珍珠焕彩”慈善公益计划。山西省优秀基层教师评选,金秋高校公益助学活动,向10个省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捐赠了15辆校车。多次组织员工为灾区、重点工程建设、贫困家庭、受灾单位及个人进行了捐助。公司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时时牢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公司的支持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