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之窗 > 表彰展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工作者

安徽省鸿申压缩机有限公司

王万斌典型事迹介绍

  一、质量管理

  王万斌同志作为安徽省鸿申压缩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针对生产中和用户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公司还制定了产品质量奖罚制度,由质技部凭检验数据,对质量不合格的责任者进行经济处罚,对质量优秀者予以奖励。切实做到工作有标准、监督凭数据、奖罚分明,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公司还十分注重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和教育,以全面增强“用户是上帝”,“用户是企业生存之本”的意识。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售后质量服务部,设立专门电话,进行24小时服务。只要用户需要,有求必应,热情服务。由于优质的服务,公司信誉与日俱增,产品深受用户青睐,许多用户纷纷与公司建立购销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喜获丰收,经济效益年年增长。严格执行和贯彻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多次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称赞和好评。质量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公司优质高技术产品,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昆仑燃气采用,成为合格的供应商。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蚌埠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生产形势的蒸蒸日上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践证明:重视不重视,抓与不抓产品质量确实大不一样。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而且为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更好地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每个岗位,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扎扎实实把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鸿申公司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2003年以来,公司依法经营,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以及行业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忠实履行合同,恪守商业信用,反对不正当竞争,杜绝商业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安徽省鸿申压缩机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大力倡导和树立“诚信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行业形象。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最大程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维护国家利益;始终坚持诚信守约,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公司在诚信建设方面创新实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表率作用,赢得了良好声誉,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把诚信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中,确立了“诚信守诺”的经营理念,树立了诚信文化的品牌,全面反映安徽省鸿申压缩机有限公司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将其延伸到制度层项目、员工中,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土壤和环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生产作业,推动鸿申企业信用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努力构筑诚信体系,在海内外施工以诚信建设打造了鸿申品牌,用诚信理念树立了压缩机界的良好企业形象。

  2003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合同管理体系,对重大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文本、质量、履约状况及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了重大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水平,保证了公司在项目中诚信守约,增加了防范和化解合同法律风险的能力。

  公司坚持在员工中开展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的教育,对全公司员工普及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了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

  公司维护压缩机市场秩序,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做出努力。公司出台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方面有了基本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社会评价:公司鸿申牌压缩机荣获中国市场监测中心、中国市场研究中心“2012-2015年度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品牌企业。2012年12月安徽省鸿申压缩机有限公司被“安徽省企业联合会”、“安徽省信用协会”评定为“安徽省诚信企业”。2008年9月被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安徽省地方税务局授予“2006-2007年度A级纳税信用等级”。

  三、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认为,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2003年以来,公司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发展战略,突出做强主业,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管控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控制经营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公司认为,资源相对不足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加强资源节约,努力保护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公司在每一个项目中推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2003年以来,公司共有1000多个项目在组织开展,公司树立“绿色建设”理念,完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节能减排制度。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公司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开发节能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增加环保投入,争取将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和能源公司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从保护全球资源的角度出发,积极降低原材料的耗用,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公司努力形成全面的节约资源的氛围,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到随手关水龙头、双面打印、随手关灯,从小处做起,节约资源。公司举办节约能源展览,加强节能宣传,号召全体职工一起行动,共同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公司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为重点,以控制成本,提升赢利能力为目标,实施精益化管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考核和管控,鼓励员工开展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节能降耗、管理创新、废物利用等活动,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员工的主动参与,公司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建设节约型绿色工程,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思想意识,提高了节能降耗的技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约了工程成本和管理成本,促进了生产经营。

  五、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公司认为,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标和追求。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实施“制造行业科技领先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持续改进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广泛开展项目科研,全面打造鸿申压缩机品牌,取得相当数量的有影响、高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的科技领先地位持续稳步提升。

  六、保障生产安全

  公司认为,保障安全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2003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截至2013年12月底,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所属企业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重大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无环境污染事故,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企业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形势基本稳定,完成了全年的总体目标。

  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准,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设置人员的配备要求,使安全管理队伍在组织机构上得到加强。

  七、劳动就业

  公司积极落实《劳动合同法》,公司员工签合同率达100%以上。依法坚持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建立了与公司业绩挂钩的工资增长机制,合理提高了员工工资。

  公司制定了《人力资源2009-2014五年发展规划》,建立适应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的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公司建立了带薪休假制度,为员工建立了社会保险,范围涵盖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并及时、足额交纳各项资金。

  公司建立平等的人才竞争机制,为员工搭建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互相促进。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制定相关制度,规定了员工招聘、管理、使用,以及职业健康、劳动安全、福利待遇等相关政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民主,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逐步实行公正、公平的竞聘上岗机制。

  公司每年制定计划,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劳动法规、生产技能、管理知识和公司员工章程等内容的培训教育,强调对管理体系主管人员和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公司还制定员工队伍发展规划;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对农民工进行以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等各种内容的培训活动,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慰问帮助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及家属。2003年以来,公司安排近100万元慰问帮助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及家属。

  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公司认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对企业公民的道德要求。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关注民生、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积极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公司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广泛要求,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因此,公司上下普遍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工作,把履行社会责任提上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责任全员培训和普及教育,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