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才同志,男,1963年12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农民高级技师,现任临海市羊岩茶厂厂(场)长,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董事长。被授予临海市第三届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临海市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临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临海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临海市劳动模范,台州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台州市一、二届农技标兵,台州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浙江省百强农产品经纪人,浙江省优秀企业管理者,中国诚信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朱昌才2000年开始扎根海拔780米的羊岩山上,以场为家,一心扑在茶业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三农”方针、政策,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精、开拓进取”的“十六字”羊岩精神,带领全场职工创业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茶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茶叶基地1.5万亩,年产名优茶叶400吨,产值上亿元。使企业成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全国质量诚信承诺示范企业”、“浙江省首批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模范集体”、“浙江省示范茶厂”、“中茶所、农业部茶质检中心定点服务企业”、“浙江省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羊岩山”牌茶叶为浙江省、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名茶评比、省绿博会、省农博会金奖,“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入选2011中国茶企产品品牌价值评估100强。骄人业绩和接踵而至的荣誉里无不渗透着朱昌才的辛劳和汗水。
一、虚心学习,寻求知识
朱昌才原为河头镇前山村的一村民主任,2000年5月,经老场长推荐并经河头镇党委批准任命为羊岩茶厂(场)第二任负责人。为了不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期望,他告诫自己,必须尽快进入角色,掌握茶叶生产技术。为此,他进中共临海市委党校学习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理论,还不断地从实践和科技资料等方面刻苦钻研茶叶生产技术,虚心向老职工、老场长求教,同时,积极参加台州市农业局、省农业厅和浙江省质技局举办的“有机茶、无公害茶叶技术培训班”、“浙江省茶叶产业化高级研修班”和“食品检验培训班”,积极参加ISO9001/HACCP两个国际管理体系认证的培训和践行,如饥似渴地学习,努力掌握绿色食品茶叶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茶叶质量检验理论和管理的实践。他肯动脑筋,善琢磨,又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年轻人的开拓精神,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注在羊岩山的茶叶产业上。
二、创建科学的质量和检验管理模式
(一)施行统一管理方式。
为使企业生产有序高效运行,茶厂施行“六统一”管理方式。统一指挥:以厂长为总指挥,并由两位副厂长分别负责茶园肥管、鲜叶采收与产品质量工作。统一标准:统一使用羊岩勾青茶系列标准(Q/LYC0002S—2013)。统一加工:统一制定茶叶进厂验收标准并统一工艺加工。统一品牌:统一使用“羊岩山”牌。统一包装:全部使用茶厂设计“羊岩山及图”商标的包装物。统一价格:统一全国同一级别销售一个价格。
(二)创新茶叶科学管理新技艺。
茶叶基地是产品的基础和源头。茶厂注重茶树品种改良及良种推广工作,全场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0%;增施茶园有机肥料,坚持采摘茶园施用饼肥250-300公斤/年/亩;采摘是茶叶生产中最棘手的重要一环,茶场创建一套采工早落实、茶园划片包干、奖罚分明及鲜叶进厂严格验收相结合等措施调动采工积极性的鲜叶采摘法,确保鲜叶质量;创建了春茶采后茶树中修剪和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遏制茶树病虫害,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杜绝农残的新技术,等等。
(三)创新羊岩勾青茶加工新技艺。
由羊岩茶厂自主研制的羊岩勾青名茶,已实现了加工机械化,走在全省前列,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标准化名茶厂,生产的茶叶具有“十大”特色。
(四)狠抓质量检验不放松。
为了抓好企业的质量检验,于2003年派出三位职工参加中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茶叶审评检验培训班,经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全部获得中级评茶员资格证书。同时,茶厂从1994年以来,每年将生产的茶叶送国家权威机构质量检测60多次,其中25次为监督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朱昌才于2005年10月加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成为会员。
由于茶叶生产全程实施标准化,茶叶加工清洁化,严把产品检验入库关,一丝不苟,环环紧扣,茶叶质量随时随地接受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均全部合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赞誉,业界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考察茶场后饱含深情地题写了“羊岩勾青,香高味醇,实乃华茶之极品”的肺腑之言,并为茶场向现代企业管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创建羊岩山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茶叶的质量安全事关企业盛衰,作为厂长,朱昌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他的主持下,创建了“羊岩山”牌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内容有:不断完善羊岩勾青茶等企业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岗位责任制;以GB/T19001-2008/ISO9001:2008和GB/T22000-2006/ISO22000:2005及CNCA/CTS0027-2008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双认证规范产销全程,并对各道工序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产品可追溯性,且实施应急响应以及产品召回程序。能够对各项质量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每年生产的茶叶主动送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并接受监督抽检;把“羊岩山及图”商标和统一包装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保证;建立了质量诚信制度,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在多种媒体及网络上公开作出质量承诺。持之以恒,成效显现。至今没有出现过不合格产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及顾客的投诉。
四、打造品牌,拓展市场
企业茶叶销售状况一直顺心,在没有专职推销员的情况下,几乎年年“零”库存。随着茶叶产量的逐渐增加,朱昌才毫不懈怠产品质量监管,注重品牌建设,加大营销投入,加大对“羊岩山”茶叶品牌的宣传力度。在他的倡导下,积极举办各种“开茶节”、“推介会”、“论坛”、“茶文化活动周”、“茶文化节”、参加各种“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提升“羊岩山”牌茶叶的品牌内涵,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了羊岩山牌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羊岩山”牌茶叶销售辐射至全国28个省市(区)。2005年来,在全国3•15和质量月活动中,连续在《市场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网》等媒体上向社会做出质量承诺,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在生产力要素中占据第一要素,企业的持久发展寓于职工素质的不断提升之中。为了更好地依托科技和科技创新,朱厂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茶研所、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中国茶叶学会、浙大茶学系和省农业厅经作局等单位及其专家的合作联系,借力科技优势,帮助本厂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职工素质。经过多年的培训,已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20人,其中农民高级技师8人,中级评茶员3人,有23名职工获茶叶初制工职业技术证书,2人获ISO9001-HACCP体系内部审核员证书,1人获绿色食品内审员证书,茶艺师3人。企业素质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牢记使命为人民,茶叶发展带头人
朱昌才同志从踏上羊岩茶场的那天起,心里就牢记着使命,要为茶叶发展而奋斗,接过接力棒后,教育并率领全场职工认真继续践行“十六字”羊岩精神,发挥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头羊的作用,不但采取“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方式,还出资金,出技术积极支持帮助周边镇村搞好茶叶基地建设,带动3500户农户,使他们户均年增收入3000多元。近5年来,邀请茶叶科技人员举办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班20期,总人数达1000多人次。羊岩茶厂抓住茶叶质量求发展,上水平,为茶叶行业树起先进典范,也带动了临海市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超过5万亩,产茶3000吨,产值2.5亿元,从业人员10余万人,还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茶产业成为临海农业的四张金名片之一,茶叶将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七、以身作则当表率
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为广大职工所信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班长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厂长,朱昌才传承优良作风,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一心为公、拼搏奉献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无声无息地感染着身边职工,并迸发出无穷力量投身到产业发展中,使茶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面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使羊岩茶厂成为浙江省茶叶战线首家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区和首个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同时,朱昌才身为厂长仍不忘农村,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活动,近三年来,茶厂为弘扬茶文化、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等,共捐资200万元。安排15名残疾人就业发工资,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为60户残疾人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实习、信息咨询等。此项工作得到省残联的肯定,被台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台州市级扶残助残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