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多方参与

——代表委员建言医养结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医养结合已经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热词。在听取了报告之后,受到鼓舞的代表委员就加快“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医养结合 开启养老新模式

“我国现已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必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医养一体化”主要发展模式有:一是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养老机构;二是部分医院转型为“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三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规划,合作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肖新月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逼近,国家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也有一系列举措,包括发展多渠道养老模式的有关政策实施。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医院的临终关怀,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面临看病这个关键问题。一般的看护和照料容易解决,但是年老体衰带来的对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老人易发生健康意外需要便捷的就医服务和更灵活多样的医疗服务形式与环境等等,是老年群体绕不开的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表示。

问题突出 需求难以满足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之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收到一定的效果。然而代表委员认为,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等情况,这会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医养结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罗卫红代表认为。

“诚然,社区医院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养老机构与社区医院签约,都是很好的医养结合模式与方向,但如何大范围推广?何时能发展成熟?老年人何时能普遍享用?我国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路径和时间表,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肖新月委员认为。

民进中央的一项提案亦指出,国家虽提出发展医养结合,但没有明确牵头单位。而国家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优惠扶持政策一直未出台,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力量投资医养结合的积极性。此外,医护专业人才匮乏也是一个问题。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偏低,特别是健康保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老年病诊疗护理、临终关怀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能力较低;日常陪护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医学护理知识,而当前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专门针对养老护理进行培训的课程和专业较少,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需求。

政策保障 统筹多方参与

从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来看,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国家层面制定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机构基本标准,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要加快落实法律要求,建立护理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并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道,共同构建长期护理的经费保障制度。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基层医养机构一体化运作。”罗卫红代表建议。

马骏委员认为,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立体化资金筹集、多领域合作参与体系。其次,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和监管服务体系,设立地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监管部门,确保全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长期可持续地保障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第三,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传播体系,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第四,积极探索构建中医药“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中医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分区养老服务体系。五是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我有三点建议,首先,要在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城镇化、城市建设规划中,统筹设计和布局与养老对接的医疗结构,引导和供给多样化的养老方式和服务,促进我国各级社会保障体系平衡、充分发展。其次,围绕百姓关注的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问题,重点解决阻碍居家养老中的瓶颈问题,诸如上门医事、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与保障,早日实现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一体化,确保老年群体的生活和生存品质。第三,要建立健全养老行业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吸引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解读并普及国家养老政策、规划和可及性,安抚民心,把惠民工程做实做好,避免因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以及信息不对等造成新的问题。”肖新月委员表示。(信息来源于“中国食事药闻”微信公众号。)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