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专利运营 实现创新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

专利是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内生动力所在。

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其中企业占比63.3%,已成为我国创新主体。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肯定,他以泉州知识产权工作为例向记者讲述了五年来的变化。2017年,我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720亿元,专利创造水平稳中有进。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国际合作、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达40亿美元,我国中西部省份专利申请增速也呈现更加均衡发展的态势。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泉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并已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指导和帮扶,累计培育国家、省、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500多家。同时持续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2017年推动46个专利权质押贷款项目签订合同,授信额度7.08亿元。但在骆沙鸣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当前,全球普遍认为,创新发展、经济增长和专利布局三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专利运营的方式也从单一的转让、许可、诉讼逐步向出资、质押、保险、专利池、防御、托管和标准等多维多层次发展。”骆沙鸣表示。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他建议应进一步健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避免科研短视和企业家急功近利的情况,加大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集约融合,进一步完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衔接制度,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多元多样的市场导向和专利布局方案等。

骆沙鸣特别指出,要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机制,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因此,应支持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为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切实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能力。同时,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对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维权过程给予政策支持,给企业提供海外资产投资风险预警和政策参考,加强制造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鼓励开展跨国专利交叉许可等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信息来源于知识产权局网站。)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