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品牌的“质量时代”
3月8日,人大江苏代表团在驻地分组审查预算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徐荣春在发言中认为,农产品价格改革是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体系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接受小记者采访:“做好农业产业化转型,打造优质中国品牌。”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加快完善质量发展政策,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把推动中国品牌建设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提高我国产品、企业、产业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提升质量“对冲”速度放缓,将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核心技术创新蓄势发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不过,中国品牌在发展中依然受到核心技术匮乏的掣肘,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力有限正极大制约着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与美誉度。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有意设置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加紧对‘中国制造’的技术围堵,运用各类技术法规、标准、认证、注册等手段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抑制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严重技术障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说。
面对国际环境,徐金记委员认为,企业必须提升产品自身质量,加强创新,强化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应对,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帮助国内相关产业争夺竞争高地。这也是推动国内产品升级发展,优化质量的有效手段。
纵观国际形势,依靠核心技术创新厚植工匠技艺,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案例早有示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给记者举例,譬如德国制造,以西门子品牌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创新模式值得借鉴,西门子总部研究院有个2万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申请专利5000项左右,发明专利约2000项,在世界百强榜单中德国每年都占据10个席位左右,位居全球第二。
刘平均委员表示,企业要想拥有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想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只有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才能走向世界品牌的顶端。“包括一些传统老字号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响应市场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全面质量提升加速追赶
从突破核心技术创新、形成发明专利,到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需要经过一代、两代甚至几代人努力。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产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几代人创造的品牌毁灭,使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缺乏信心。在政府工作报告小组讨论会上,刘平均委员强烈呼吁:必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公民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显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接近10%,部分产品甚至超过30%。
与此同时,“网购热”持续升温,电商产品质量问题频繁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部分电子商务企业还存在‘刷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恶劣竞争行为,不达标不合格产品逃避监管流入市场,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亟待加强监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指出,2016年质检总局对11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7.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都是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于培顺表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多方齐抓共管,如果单凭一方力量,仅仅某一个环节努力,是难以为继的。
于培顺委员告诉记者,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其质量安全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由于农产品企业分布过于分散,我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0万家,且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大型规模化的现代企业只占10%左右。”如何保障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质量安全?他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少不了有关部门的监管,也需要每个生产企业严把自身质量关,履行每个生产者应尽的责任。
在流通环节,于培顺委员建议,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者购买后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包装、运输、搬卸等每一个关口,都必须严格把控。当前,质量提升行动正强势出击。记者了解到,我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质量强(兴)省活动,全国有116个城市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其中85个城市明确提出质量强市战略。“质量强省、强市活动的开展,形成了重视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推进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机制建设,为全面开启‘质量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魏传忠委员说。
从中国品牌到“质量时代”
“在全球44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8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中,2013年我国的成绩是零。近两年,华为和联想两大品牌发展迅速,进入榜单,但排名较为靠后,均在70名开外。”刘平均委员表示,在不少国际品牌纷纷迈入“品牌经济时代”的当下,中国品牌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还缺少对品牌正能量的引导,亟待建立中国知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产生机制,只有积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才能不断引领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务之急。”谈及未来中国品牌建设的推进方案,刘平均委员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将以建立品牌发展基地、创新核心技术的天使投资为两大切入点,力争在10年左右时间内培育并打造约1000个中国知名品牌,带动全社会品牌效应。
不论是产品核心技术研发的源头创新,还是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的质检亮剑,打造更适应中国品牌建设的“质量时代”,都亟需把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质量为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国品牌质量建设滞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在于单一的监管治理模式,缺乏各类质量主体的社会共治制度。”徐金记委员建议,要构建“互联网+”环境下质量信用征信体系,对企业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质量诚信建设;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指标纳入提质增效升级指标体系,加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具体质量指标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比重;并对民生类的重要消费品和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引导行业诚信自律,普及质量知识,鞭挞假冒伪劣,倡导质量诚信,强化质量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