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虹:使用国际标准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
武汉大学质量院程虹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的识别思路,实证分析了使用国际标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重要期刊《国际贸易问题》2017年第1期,标题为《使用国际标准能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国际标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稳健的因果效应,匹配后的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ATT)基本在13.7%以上。
程虹及其团队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法估算,剔除匹配变量自选择与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发现使用国际标准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样本选择性偏误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使用国际标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效应,匹配后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的取值范围为0.137-0.224。
研究表明,使用国际标准对企业的人力资本选择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企业有可能倾向于雇佣英语能力更强、拥有外企工作经历以及非认知能力更强的人力资本,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与未使用国际标准的对照组企业相比,使用国际标准的企业倾向于雇佣英语能力更好的员工(英语能力平均得分偏高6%-6.2%),更倾向于雇佣具有严谨性人格特征的一线员工,其拥有外企工作经历的员工占比平均偏高8.6%-9.9%。匹配后的ATT值测算表明,在充分控制其他变量对员工人格特征的潜在干扰后,对于使用国际标准的企业而言,员工的严谨性人格特征偏高3%-5%。
基于研究结果,该论文建议政府应加快建立相关政策体系,通过使用国际标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鼓励标准化服务市场化改革,提高标准化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形成国际标准,扩大我国标准化服务贸易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