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建议:

尽快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今年的两会上重点聚焦农业大数据。

作为已连续19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老委员,刘汉元多年来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共提交提案、大会发言100余份,多次围绕“转型中国”的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重要提案。2011年,刘汉元代表中国企业界率先发声,建议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并尽快纳入“十二五”规划。2012年初,国务院正式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标志着质量强国战略正式得以实施。

“我国经济已由原先简单的注重‘量’的时代,步入了以‘质’为核心的全面提升期和转型期。”此次提案,将农业大数据作为打造“智慧农业”的突破口,不仅是立足于企业自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更来自于刘汉元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战略、供给侧改革等发展大势的清晰判断和准确把握。

“我们现在做农产品太过分散,种多少水稻,种多少玉米,养多少鱼,养多少猪,都没有具体的规划,经常会看到一会儿多了一会儿少了。所以,这中间可能存在着什么问题。”在刘汉元看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宏观经济自身在变,行业参与者过于零星;另一方面,也是行业生产数据和未来需求数据在市场条件下的匹配关系没有办法去界定。

刘汉元指出,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大数据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期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多次提到“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问题。可以说,“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刘汉元认为,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

目前,作为国内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通威集团的大数据建设已经走在行业前列。该公司实施的“互联网+水产”战略行动,涵盖用户连接、智能养殖、渔光一体、电子商务、食品安全溯源等5个重点计划,通过构建行业大数据平台形成产业链闭环,彻底解决了水产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并强化了企业在营销、服务、管理等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威模式”无疑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鉴。对此,刘汉元建议,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通过政府部门的重视推进、行业龙头的全力参与,能够让农业、农民、农村尽快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让农业生产更具计划性,从而增加农产品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据了解,在此次两会上,刘汉元还将围绕我国宏观经济、能源革命、精准扶贫、分级诊疗以及光伏产业发展等,提出合理建议。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