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更需要内在修为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和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中国制造”一定要走出去,要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事实上,近几年,在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很多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市场打拼。但许多走出去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在海外市场很被动。海尔是比较早走出去的企业,经历种种波折终于站稳脚跟,一条根本的经验是,走出去更需要内在修为,首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周云杰所说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很被动,他是深有体会的。他曾经谈到,海尔刚到德国的时候,当地经销商一听是来自中国的产品,都不愿意接活。做市场调研发现,一种产品如果品牌是中国的,产地在意大利,德国消费者会考虑是否购买,但若得知产地也在中国,他们就连考虑都不考虑了。这种现实对海尔的触动很大,于是,海尔加快了其“三步走”(第一步是“走出去”,把产品带到海外市场;第二步是“走进去”,使海尔的产品能够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渠道,而且在主流渠道销售的是主流产品;第三步是“走上去”,使海尔的品牌在每一个国家能够成为一个知名品牌)战略的推进,把更多精力放在第三步。

事实上,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市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即只是把产品带到海外市场,有的甚至连品牌名称都没有。鉴于海尔的调查,一些企业到海外卖产品,特别是在像德、日、美等发达国家,都不好意思说是中国制造的。因为中国制造一直被贴着品质低下的标签。这是中国制造第二步、第三步迈不开的原因,也是第一步就没走好的必然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格力与海尔可谓心有戚戚。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2001年尝试国际化,第一站是巴西,但刚迈开的第一步就遇到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海外市场拼争,格力终于明白,适应国际市场的唯一法则是产品质量过硬。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过硬”这一点,即使在国内市场,也是其内在修为的第一要务。而要拼争海外,这个“内在修为”就不这么简单了,在更高远的意义上,也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了。海尔德国调研得出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缺乏信任,这并非是建立在他们对“中国制造”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更多是他们受到关于“中国制造”的负面新闻及评价的影响而被误导,形成对“中国制造”片面而扭曲的刻板印象。比如,国内奶粉市场发生三聚氰胺事件,虽然问题的根源是一些企业出了问题,但各媒体揪住这事不放,铺天盖地、没完没了地报道,造成负面效应扩大化,使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都受到影响。在国外市场,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和品牌形成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未购先疑。

所以,“内在修为”是整个“中国制造”及中国市场所有相关者都要做的事。只有把国内市场的事首先做好了,内功练扎实了,走出去才有底气,才能真正被海外市场认可。就政府而言,不仅要做好宏观政策把控,比如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实现中国制造走出去量增质更优打基础、做准备,还要做好微观市场管理,比如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损害“中国制造”形象的行为,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外,还要做好新闻舆论引导,维护“中国制造”健康积极的正面形象。

当然,内在修为应更加注重企业软实力培育。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像海尔、格力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成为引领走出去的领头羊。要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扩大承载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的工业品市场,提升中国品牌的附加值和国际知名度,打造“中国制造”走出去新名片。建设“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体系,加强走出去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引导企业在东道国积极履行社会就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大幅提升“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国际美誉度。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