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晓燕建议:

实施“工匠计划” 推动精致生产

一边是中低端产能过剩,一边是中高端供给不足;一边是国货库存积压,一边是国人在全球扫货;一边是趋同化的中低端产品制造及其脆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边是“工匠精神”的退化和中华文化经典的“失传”;一边是无业可就,一边是高技能工人无处寻觅……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晓燕的发言,是从这么一大串“矛盾”中开始的,而她发言的矛头,则直指中国迫切需要的“工匠精神”。

在潘晓燕看来,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城镇化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升级和全面小康如期实现,都迫切需要实施“工匠计划”,建设“工匠式”产业工人队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精致生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而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谓工匠,即具备高超创新创造创意能力的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敬业精业兴业精神;是恪守本分、忠实奉献、兢兢业业、善做善成的职业态度;是诚信为本、笃守职责、不辱信誉、质量第一的职业操守。

“铁匠、木匠、花匠、泥瓦匠、教书匠、文坛巨匠……是古今人们对各领域工匠的称谓;独具匠心、匠心独运……是人们对工匠技艺的推崇;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茅以升……他们因贡献卓越而被誉为大国工匠……”潘晓燕认为,中华民族因工匠而繁荣强大,中华文明因工匠而登峰造极、历久绵长。

潘晓燕说,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低素质劳动力大军粗糙生产维系的低效能经济所导致的脆弱国际竞争力是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因而,实施“工匠计划”,加快建设中国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是化解这些矛盾的“牛鼻子”策略之一。

潘晓燕表示,实施“工匠计划”,是中国经济走向中高端的战略需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合各种资源,配套相关政策,整体统筹布局,凝心聚力推动实施。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