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活动专题
传递质检信任,引领质量消费

【重磅】德生防水:董事长李德生正面回应“庞氏骗局”谣言(一)

时间:2016-03-24 13:31   来源:唐山德生防水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近期,一篇名为《警惕防水行业的“庞氏骗局”,你遇到了吗?》的报道流传于网络,该报道以“庞氏骗局”为引,将“某”防水企业的转型升级生拉硬套向“庞氏骗局”,其列举的团购、换房实例,更是将范围具象到了德生防水的商业模式,四处散播谣言,损害了德生防水的公众形象,为此德生防水董事长李德生给予正面回应。

德生防水董事长李德生

任何事物的创新都不可能马上被所有人认可,这是常态。中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造新的增长点,国家鼓励创新,我们更要敢于创新。但是,对于一切诋毁创新的行为,我们一定要严肃对待,社会正能量的东西不容玷污。这两天网上传播的关于“庞氏骗局”的文章就是在针对德生防水的商业模式传播的谣言,所以,我要对当中的问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就这篇谣言所举的两个实例来判断,行业外的人是写不出来的,精心策划,用心良苦的硬要将德生防水的商业模式套向“庞氏骗局”,究竟是谁在造谣?又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防水行业要创新,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我想问一下这位造谣的同行,难道德生防水的转型升级动了谁的奶酪吗?

对于文章中说的案例一,也就是集资买料的事,这是有意为之的断章取义。德生防水要做的,是要建立起行业的信用体系。

谣言中的事例部分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正在助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德生防水也在紧跟互联网潮流,与找防水平台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款“找防水”APP,我们叫做“一个可以晒的防水人自媒体平台”,通过晒现有实力、晒结果承诺、晒历史业绩、晒过程可视化、晒评价积分,......,来实现争区域排名,促进“比、学、赶、帮、超”,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建立信用体系,实现各方“找人找活”,打造防水行业的“滴滴打车”,最终找防水平台将成为防水人自我管理的工具、销售的道具,让大家放心来用。

董事长李德生讲找防水平台

衡量一个B2B的互联网公司,一是注册用户的真实性,二是活跃度,这样才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怎么去实现呢?首先要培养用户习惯,这就需要烧钱、需要补贴,滴滴打车为培养用户习惯两年补贴达到15亿元,但我们传统行业没有那么多钱去烧,怎么办?不补贴行吗?当然不行,我们用产品去补贴,但是前提是要有机制。

找防水平台严格审核认证每一个注册用户

其一,要在“找防水”平台上用真实信息去注册,通过严格的审核保证真实性,完成团购、注册以后找防水公司给予第一部分补贴。

中国防水匠培训

其二,参加团购必须绑定学习包,按照找防水平台的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工人培训,将自己的防水工人向着产业化工人转变。

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

其三,使用“施工过程可视化”进行管理,按照找防水平台的要求,一年内要晒出规定数量的施工项目,为找防水平台的线上活跃度做出贡献。这样,一年的时间内履行完以上几点的会员基本义务,找防水公司才会给予第二部分的补贴。

比如用数据说明,参加团购210万元,可以先拉走200万元的产品,完成注册审核后,找防水公司将给予40万元的产品作为补贴。一年内按照“找防水”平台的会员义务完成规定数量的工人培训,晒出了规定数量的施工项目,为平台的活跃度做出了贡献,找防水公司再补贴40万元的产品。

这下造谣君你懂了吗?这是在培养用户习惯,和现在互联网公司先补贴后培养用户习惯不同,“找防水”平台是先培养用户习惯然后再补贴,既受益了客户,又提升了活跃度,这样做对谁有害处吗?国标产品的价格便宜了,既抵制了非标产品,又提升了质量,这对客户来讲难道不是好事吗?通过绑定学习包,培训提升了技能,将农民工升级为中国防水匠,这不是进步吗?通过晒项目,建立区域排名,提升防水质量,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环境,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好处么?在“找防水”平台上注册的客户都是真实的,而且线上交易都是一次购买几十、上百万产品的大客户,并且每个人都晒了项目,做了排名,这个公司能没有价值吗?

中国防水匠——怀匠心、用匠技、做匠人

中国防水匠

我们培养了用户的习惯,平台注册的用户的真实性、数量、活跃度上来了,就会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就会有人向“找防水”投资,“找防水”用投资的钱给客户奖励补贴。即便没有投资,德生防水为找防水公司担保,补贴由德生防水承诺兑现,最多德生的材料白卖了,虽然白卖了,我们也没有赔钱,而且打开了市场,宣传了品牌,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至于账怎么算,这是我们后面的商业逻辑,没有必要和你说吧?但你断章取义的认为这件事是庞氏骗局,德生防水骗了谁的钱呢?

奉劝行业中的个别同行,我们要坚守商业道德,“庞氏骗局”是诈骗,是违法的行为,你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的站出来说呢?断章取义造谣生事,是你太笨还是别有用心呢?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
中国经济网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
中国消费网
中国质量网 | 中国产品质量申诉处理网 | 中国质量检验信息网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 联系我们
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质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4209133 网站许可证号:京lCP证030750号 网站备案:京lCP证0307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1
版权所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